【当前时间:东汉初平三年七月廿六】
【叮——签到成功,获得“青花瓷瓶(一只)”】
蝉鸣一日弱过一日,早晚的风里已掺了凉意。
随着秋意渐浓,田野里的土豆和红薯迎来了大丰收。
农人们走进田间,手中的锄头扬起又落下,轻轻刨开疏松的土壤,露出圆乎乎带着潮泥的土豆。大的足有拳头般大小,小的则如鹌鹑蛋,偶尔挖到串特别肥硕的,人们总要举起来嚷一嗓子。
不远处,红薯地里同样热闹非凡。田垄间拱起道道土棱,红皮薯块顶开土层,露出半截沾着湿泥的身子。人们抓住藤蔓,用力一拔,便能带出一串沉甸甸的红薯。它们形态各异,有的笔直修长,有的弯曲如钩,还有的圆滚滚的。
人们轻轻擦去土豆与红薯表皮的泥土,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它们煮熟后的香甜软糯。
田埂上,一筐筐果实堆成小山,映照着农人们满足的笑脸。粮仓内,麻袋摞起的小山堵住了门。
“老天爷开眼呐!今年这收成,可是咱几辈子都难遇的好光景,往后的日子可有盼头喽!”
“咱跟着君侯,埋头苦干,果真就盼来了这大丰收!来年咱更得加把劲,多打些粮食!”
“家里那口子总念叨日子苦,这下有这些粮食,保管他笑得合不拢嘴,往后也能吃几顿饱饭啦。”
恰在此时,只见农官敲着铜锣,赶着牛车而来。众人纷纷投去好奇目光,待农官揭开油布,成排陶罐映入眼帘。封口红纸被风掀起一角,露出青灰色、朱砂色、深褐色的籽种。
“诸位父老乡亲,且都过来一观!”
“乡亲们,此次土豆、红薯喜获丰收,君侯欣喜万分!特命我送来这些珍奇种子,此为黄瓜、西红柿、萝卜、生菜的种子……待庄稼收完,大家把它们种下去,莫使田地荒芜。往后吾等饭桌上的吃食定能更加多样、丰盛,日子定当愈发昌盛兴隆!”
众人围拢过来,眼中满是好奇与疑惑。一位鬓角斑白的老农,双手在衣角上蹭了又蹭,才小心翼翼地拿起一粒黄瓜籽,放在掌心反复端详,嗫嚅着:“这模样小巧的东西,真能长出什么黄瓜?”
农官见状,笑着上前解释:“老人家,您可别小瞧了这小小的种子。这黄瓜种下去,用不了多久,藤蔓就能爬满架子,结出的黄瓜又脆又嫩,既能当菜,又能解渴。”老农听了,眼中闪过一丝惊喜,忙不迭地点头。
这时,人群中一个年轻后生高声问道:“官爷,那这西红柿又咋个吃法?”农官耐心说道:“这西红柿,生吃酸甜可口,熟吃能做菜汤,滋味鲜美得很。”后生挠挠头,咧嘴笑道:“还有这般新奇吃法,俺可得好好试试。”
接着,农官又拿起萝卜籽和生菜籽,详细讲解它们的种植方法和食用妙处:“这萝卜耐寒,种在后院,冬日里也能有新鲜蔬菜吃。这生菜更是方便,生长快,清水涮涮就能入口,清爽解腻。最好是西边沙地栽黄瓜,后坡阴面种生菜……”
众人听得津津有味,心中满是对来日的期待。
“自君侯治理以来,事事为百姓着想,此番送来种子,必能带来好收成。”
“是啊,之前的土豆和红薯,要不是君侯,我们哪能吃上饱饭,这次肯定也错不了!”
农官一边念叨着,一边抓了一大把种子洒进木盆,籽粒撞得盆底叮咚响,“诸位莫要拥挤!谁先来领这稀罕种子?家中田地多、劳力足的,不妨先站出来,早些领了种子回去,也好早日翻地播种,莫误了农时!”
“我先来!”
农人们纷纷趋步向前,领取种子,彼此交头接耳,相互讨论着如何规划田地,谁负责开垦新地,谁又负责引水灌溉。孩子们在一旁嬉笑奔跑,叫嚷着要帮大人种种子。
这片土地上,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忙碌与憧憬。
……
初秋的薄雾漫过飞檐,孙尚香在朱漆廊柱下站了半盏茶工夫。
待书房传来三声铜磬响,她提起裙角跨过门槛,在织锦蒲团上端正跪好:“江东孙氏尚香,拜见君侯。”
王镜正坐在案几前看书,望着这个素来策马游街的孙家幺女,此刻竟连发间金步摇都纹丝不动,不禁搁了书卷笑道:“尚香何时学了这些虚礼?快起来说话。”
孙尚香犹豫了一下,神色间满是恳切,主动开口道:“小女今日来,实有一事相求。”
“听闻糜氏之女于学宫勤勉向学,小女甚是歆羡……而小女深居闺中,每日无所事事,实感虚度光阴,心中难安。
久闻君侯广纳贤才,委以重任,斗胆相问,能否赐小女一份差事?小女不图功名利禄、一官半职,只盼能施展自身所长,成就一番事业!”
王镜目光在孙尚香身上打量一番,嘴角微微上扬:“倒还真有一份差事,只是此事颇为繁琐,不知你可有耐心与决心去完成。倘若你能办得妥妥当当,往后提拔你做女官,也并非没有可能。”
“当真?”
孙尚香听闻,眼睛瞬间亮如星辰,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惊喜,她迫不及待地趋前一步,急切问道:“究竟是何等要事?还请君侯告知小女。”
王镜不慌不忙,站起身来,走到一旁的架子前,取下一件形制厚实的衣物,又从案头拿起一团洁白似雪、蓬松轻柔的棉花,转身面向孙尚香,朗声道:“我欲命你发放一批过冬的棉衣。”
“棉衣?”孙尚香满脸疑惑,微微皱起眉头,眼中满是不解,她伸手接过王镜递来的棉花,翻来覆去地打量着,指尖捻开绒绒纤维:“这东西比蚕丝硬,比葛麻软。正是这东西制成棉衣?”
“正是。这棉衣,便是用这棉花填充缝制而成。别看这棉花模样普通,其保暖之效可是极佳。”
王镜伸手将棉衣递向孙尚香,温和说道:“你不妨穿上亲身感受一番。”
孙尚香半信半疑,伸手接过棉衣,缓缓披在身上,轻轻系好衣带。刹那间,一股暖意在周身弥漫开来,从肌肤渗入骨髓。
她先是一怔,随即眼眸中绽放出惊喜的光芒,忍不住轻轻跳了一下,双手紧紧抓住棉衣,“呀!这棉衣竟如此暖和!单着一件,便觉暖意融融,可比那裘氅轻薄太多了。”
言罢,她眼中的雀跃之色渐渐隐去,缓缓垂下双眸,神情间染上了一抹凝重。
“听说去年北地冻死不少流民,皆因麻絮裹不住寒气。若百姓能有此物,寒冬定能安然度过……”
她抚摸着棉衣,忽而好奇地望向王镜,追问道:“如此神奇珍贵之物,到底是从何处得来?”
王镜双手负于身后,悠然道:“此乃西域良种。数年前,有商队自西域归来,将其带入中原。这棉花在西域种植已久,当地百姓用它抵御严寒,效果奇佳。辗转之间,流入我手 。”
“这棉花的种植,大有讲究。待春日来临,气温回暖,便可将棉花种子播撒入土。需选那肥沃疏松之地,且需光照充沛,水源近便。种子种下后,悉心照料,勤加灌溉施肥,待其生根发芽、茁壮成长。
待棉花绽放之时,便可将其采摘,而后晾晒风干。取其棉籽,妥善留存,以作来年再种之用。
而后便是制作棉衣,把棉絮铺均匀,直接塞进衣服里,西域将士保暖衣物,多是如此制作。
还有一种更讲究的做法。先是弹棉,用竹子来做弹弓,将棉絮弹至蓬松,唯有如此蓬松之棉絮,保暖之效才更佳。继而把棉絮拉成线连纺线砣,一手捏线头,一手搓砣使其转,就能纺出线。有了这些细线,再借助织机纺织,便可织就棉布,缝制成衣。
你看这棉衣,便是循此工序制成。
你聪慧过人,既已熟谙纺织之术,如今用这棉花棉絮进行纺织,想来亦非难事。”
王镜微微颔首,目光紧紧锁住孙尚香,眼中满是对她的信任和期许。
“今番交付你发放棉衣之事,望你借此机缘,广传棉花之名,需令每一位获此棉衣者,皆知此保暖御冬之衣,乃棉花所制。但凡植此棉花,寒冬保暖便再无烦忧。待到来年官府颁下棉种之时,百姓皆踊跃主动,欣然领种。”
“此事关乎万民冷暖,牵系社稷民生。不仅要让百姓知晓棉花的保暖奇效,更要教会他们种植与制作之法,你可有信心做好?”
孙尚香唇角飞扬,双手抱拳,郑重其事地说道:“承蒙君侯信任,不嫌小女粗笨,小女定会全力以赴。”
王镜微微一笑:“待来年三月,先在江东试种三百亩,你得教农户把棉籽浸足三日温水。秋收时雇手脚伶俐的妇人,用铁轴轧出棉籽,弹棉弓须得八斤力道才蓬得均匀……”她说着从木匣取出本册子,“这手札你且先誊抄百份。”
“遵命!”
孙尚香双手接过册子,珍而重之地抱在怀中。
【叮——成功获得信仰值500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