刚进六月,迎来第一波竹荪潮,竹荪进入采摘季节。竹荪播种后可以长菇4-5茬,一直持续到十月才会结束。
大半年来,李天德照顾得尽心尽力。每天睁眼就往竹林跑。第一茬的收获没辜负李天德的努力。
可惜,去年只收集到二十来颗种子,种下去的竹荪太少。基数有限,收获也有限。
看着蒙着白纱的竹荪,大家都很高兴。事实上,竹荪种植比李万里预计得还要顺利。虫害、疾病都没有,一切都顺顺利利的。他预留了很多应对措施都没用上。
只是数量太少,自家能吃几顿,拿去卖又嫌少。
张守跟着李天德忙前忙活大半月,早就知道种的是竹荪。但是看到成果,还是很惊喜。
“山珍也能种出来?”种出来的还是山珍吗?
山珍海味之所以贵,一方面是因为味道好,另一方面是难得。
像是竹荪,过季很难吃到。哪怕是当季也很难吃到。山林中采到竹荪的机会不多。采到数量不多,不值得跑一趟售卖。农人采到几朵多半是自己吃掉。
顾千阳拿起一颗竹荪仔细打量,“香满楼有一道竹荪土鸡汤很受欢迎。听说鲜美无比,能鲜掉舌头。不过,酒楼用的是干竹荪。新鲜的我还是第一次见。”
这道菜不是什么机密。只是竹荪难得,在香满楼也是要时机才有的。
“今天我们也来尝尝这道竹荪鸡汤。”李万里说。
“我去杀鸡。”李天德说完,随即起身走向旧屋。
李家的鸡都养在旧屋,跟新房隔开免得弄脏新房。婚宴买的活鸡还没杀完,正好可以拿来炖汤。众人都没有舍不得的意思,反而都很好奇竹荪的味道。
张守跟着起身,“叔,我来给您压着翅膀。”
两人转身消失在旧房里。不一会,旧房传来鸡叫声。咯咯咯几声后消停下来。
鲜竹荪不易保存。上午摘的中午就会坏掉。要抓紧时间烘干或者晒干。是以,市面上能买到的竹荪多是干货。
先用水小心清洗干净,留出要炖汤的份量,剩下的分成两份。一份烘干,一份放到太阳底下晒干。
鸡汤还没煮好,已经满屋飘香。好不容易熬到中午,一人一碗鸡汤。
李万里一喝下去就感觉不对劲,一股洗洁精的味道。
“怎么味道怪怪的?”李星和疑惑。有钱人爱喝这种奇怪味道的东西?
大家百思不得其解。这两天大伙肚子里的油水都足,对着奇怪味道的鸡汤有些喝不下去。
“是不是哪里做错了?怎么味道这么怪?”顾千阳沉思。
煮鸡汤其实很简单,材料备好,放下去细火慢炖都是好滋味。
这次放了竹荪,为什么反而不一样?
“对了。”顾千阳拍掌说道,“竹荪的小伞和头头好像不能吃的。兴许是这两样东西发臭。”
香满楼里的潲水桶有扔掉的竹荪小伞和头。如轻纱般的白伞,很容易认出来。顾千阳之前还是奇怪,这么昂贵的竹荪为什么要丢掉一部分。
“那再杀只鸡试试?”何玉有些不舍。他们家就算有些家底,也没有一天杀两只鸡的。不过,竹荪涉及家里以后的生计,何玉心疼但还是决定多试。
李秋水,“这小伞这么好看,居然不能吃?”
竹荪本来就不大,还要去掉小伞和头,能吃的地方更少了。物以稀为贵,这竹荪太稀少了,他们连怎么吃也不会。但是只卖竹荪,买的人会吃就成。
“中看不中用呗。”李星和捏着鼻子把碗里的鸡汤喝完,“跟一些书生似的。”
李万里......
自己莫不是得罪过李星和?李万里偷看一眼顾千阳,顾千阳好像没听过这句,正低头喝着鸡汤。
顾千阳暗想,李星和大概会嫁给一个武夫。
刚认识李星和时,李星和貌似就不喜欢书生。不知哪个书生得罪过李星和。不过,李星和现在在赚书生的银两,真是矛盾。
但他们不止是好友,李星和现在还是他的小叔子。婆母在场,他不好发表意见。总不好直接问李星和,你是不是不喜欢书生?私底下倒是可以聊聊。
李天德问,“那我再去杀只鸡?”
“去吧。挑只小的。”何玉说。
李天德点头起身,张守跟着起身。两人一起走到旧房去。不一会,旧房里传来熟悉的鸡叫声。没两下又不叫了。
新鲜竹荪很脆。竹荪去掉小伞和头部,剪成小段备用。鸡肉冷水下锅下姜片料酒稍微焯水。加适量水炖煮半个时辰,再加入竹荪炖煮片刻。
中午刚过又是满屋飘香。
门外,李婶走过去深吸一口气,香死个人。这李家在煮什么鸡汤,怎么这么香?青砖房都遮不住香味。
“要不,现在尝尝?”李星和试探性问道。
何玉也被香得迷糊,两人一拍即合。大家又聚在厨房里,一人一碗鸡汤。
鸡汤上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油,现在天气热不好放凉。李星和腮棒子一鼓一鼓地吹气,碗里黄橙橙的鸡油被吹开又聚在一起。好不容易等到碗不烫手,李星和拿起来小心翼翼喝上一小口。
底下的鸡汤还是很躺,一下烫到舌头。李星和想吐舌,想到一屋子人在赶紧忍下去。他嘶嘶地吸着凉气。
“怎样,好喝吗?”一行人盯着他。
李星和说话有些大舌头,“蚝~喝。快试试。”
等舌头不疼了,李星和又吸溜溜地喝上一小口。他眯着眼,表情享受,真是鲜掉舌头。热躺越喝,烫到的舌头越疼,李星和舍不得停下来。忍着把一碗汤喝完。
太好喝了。
“怪不得卖这么贵!”顾千阳边喝边感慨。
“马老爷最爱点竹荪鸡汤。每次香满楼有竹荪鸡汤,马老爷要么自个上酒楼喝汤,要么叫小厮买回去。我就给马老爷送过两回竹荪鸡汤,一路上都给我香迷糊了。走路上,不少人过来问拿得什么这么香。”张守说。
不过听张守说是香满楼出来的鸡汤,大多数人都不再问。香满楼出来的得多贵,怪不得这么香。
也是过上好日子了。
居然吃上竹荪鸡汤了,还是一天吃两回。虽然第一回味道不对。张守对李万里更有信心。虽然不知道李秀才还有没有其他的手段,但就种植山珍这一项,就够李家吃。
“马老爷?”姓马的人不多,李万里正好认识一个。
很快,张守证实李万里的猜想,“说来也巧,马老爷家的公子和东家还是同窗。”
马坤家。
马坤父亲是个乡绅,生意做得不大不小。但在这一带屹立不倒,听说马家有靠山。马父乐善好施,是远近闻名的老好人。见人三分笑,没什么架子。
马母是低嫁,娘家生意做得更大。有个娘家舅舅是当官的。具体官位不知,只知官位不低。这也是马家多年屹立不倒的原因。马母为人比较强势。两人膝下虽然只有马坤一子,但夫妻恩爱和谐。不管是真爱还是马父忌惮马母娘家势力,外人看来马家一片和谐。
生意场上,马家信誉很好,说一是一。
李万里默默把马家列入备选项。
竹荪价贵,大批量种植后势必要走出小镇。李万里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,必须要选一个合作对象。马家信誉好,他与马坤交好,马家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另一个选择,则是香满楼。香满楼本身有用竹荪做菜的需求,男女主的赚钱能力不用怀疑。只是,竹荪是李万里留给李家吃饭的东西,真跟香满楼合作,自己就得跟男主绑一块。还没进入官场就站队不是个好选择。
至于第三个选项,是南来北往的商队。青山县正好处在南北一条商路之间。李万里先前从药店买来的啤酒花,就是北方的商队带过来的。这些商队,有大有小,李万里不了解,要挑出合适的合作对象,得慢慢磨。
招募张守,正是有这方面的考虑。家里都是女人和哥儿,出于安全的考虑,不方便跟商队打交道。至于李天德,哪能玩得过行商。
张守正合适。
目前,李万里对张守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。这次不知道是他无意提起马家,还是有意让他知道。且待后续慢慢考量。
一锅鸡汤很快分完。大家喝得满头大汗又心满意足。
等今年的菇潮摘完,手里的竹荪能攒下一些。可以用这些竹荪当敲门砖。
“可惜,就是种子太少了。”要形成大规模的种植,得慢慢熬上好几年。
李天德,“得空,我到山里找找。兴许能找到更多的种子。”有张守帮忙,李天德又得一些空闲。只是,他闲不下来,这不马上又给自己找到新活。
“现在地里的活不多,我一个人就行。”张守说。他倒没说要跟一起去找种子。
收拾好碗筷,李秋水拿来布条绣花。刺绣跟做饭一样,熟能生巧。纹绣院教了不少花样子和绣技,李秋水每天得空都会练习,三两天就能绣出一条花样精美的帕子。
李星和无聊地拿着针,跟着李秋水练习,这里戳一下那里戳一下。
何玉觉得刺绣是门手艺,让李星和得空就跟着李秋水学。她自己是学不来了。做姑娘时,何玉的绣技就一般。嫁给李天德,她没少下地,手关节早就变形粗大,已经不好拿针。缝补衣物还行,却是绣不了精细的花样。
何玉不忍李星和糟蹋布料,拍拍他的头,“仔细点。别糟蹋这上好的布料。”
李星和回神,吸口气赶走夏困,赶紧瞄两眼李秋水的花样。
李秋水的秋海棠已经有模有样。而他的还是歪歪扭扭的线条。具体是哪一步出错了?怎么就跟不上了?自己明明每一步都有跟着绣的,怎么就不一样了呢?
李万里不忍直视,“娘,你就放过星和吧。星和虽不擅长刺绣,但他有其他的特长。“
何玉瞪眼,“那你说,他擅长什么?”
李万里思考,李星和擅长什么?做饭?好像不擅长。李星和做生意倒是不错。为什么做生意不错?是哪方面的特质?
李万里久久没回答,李星和大受打击,“这还要想?果然百无一用是书生。”
一时新仇旧恨涌上心头,李万里郑重道,“擅长胡说八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