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过几天三人的再三甄选,终于将铺子定了下来,签了契约。
铺面很大,由两层的小楼组成,后面还带着个小院子,单纯来卖香皂浪费了点,所以她想再做些胭脂出来卖,古代的胭脂主要是由红蓝花植物制成,颜色相对单一,由于制作技艺繁复,成本也高,很多贫苦人家的女子根本买不起。
在现代就简单多了,口红的有些制作材料倒是和香皂很像,包括油脂、蜡、颜料、香料这些,另外,她打算去定制一些瓷器做口红管,大景的瓷器制作技艺很纯熟,这几天她逛街的时候也多注意了下,城里瓷器铺子很多,而且都很精美,放在她这个时代,都是一等一的艺术品。
苏子紫让百里弘毅去外城找适合做工坊的庄子了,家里只有秦香和苏夫人在家,最近朝中好像很忙,这几天父亲成天都看不到人,也只有早上他在院子里刷枪的时候能看到他。
苏二郎再过两旬就要考试了,这几天很早就去书院了,晚上再来找她补算数。
这天,苏子紫让秦牧帮她削了根木头,她拿起刀子雕了起来,不多时一个小长管形状的物事雕了出来,还有盖子,秦牧一直在旁边看着,不认识这是个什么东西,这个小管子竟然拧一下可以自由伸缩,实在是神奇的很。
秦牧问苏子紫这是什么,苏子紫说了句:“山人自有妙用。”
其实这个很简单,苏子紫就是做了螺纹结构,让管子可以自由伸缩,将来将口红装进去就可以,原本想的是用瓷器来做,现在看来用木头做要更加的方便,等以后产品成熟了,再做些瓷器的出来。
她又叫秦牧买来了制作口红的材料,京城果然繁华,这些材料在京城都是很常见的,所以很快就买回来了。
她让彩珠在她的小院子里面架起了一口小锅,还准备瓷瓶、瓷碗这些,另外还买来了京城最贵最好的胭脂,口红她是第一次做,不一定能一次成功,还是要借鉴一下这个时代的优秀精华的。
索性以前试验室待的时间长,动手能力也算纯熟,经过几次的试验失败之后,终于在傍晚时分初见成效了,百里弘毅回来之后,标出了城外看的几处庄子,位置都可以,待明天他们一起去看看之后把庄子买下来,铺子是租的,现在手里的银钱也够,蜀中那边秦娘子也寄过来了一笔卖香皂的银钱,还有卖书的钱,弘文馆这边最近也会结算,苏子紫现在手里已经有一笔不小的银钱了。
苏二郎还是定时过来补习功课,最近算数上的长进很大,他现在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,觉得妹妹讲的算数很有趣,做出一道题的时候很有成就感,他现在不光能做好先生布置的作业,还会做一些妹妹写给他的练习题。
苏二郎写完功课之后,看到苏子紫也在皱眉写着什么,他看了半天看不懂,问道:“你这是在写什么,还有,子紫,你的字是不是需要练一下了,等我回头写一副字帖,你去练习练习。”
苏子紫没太在意苏二郎嫌弃她的字,眼睛都没抬的嗯了一声。
苏二郎又说道:“子紫,今天院长把我叫过去。让我问你一下,你写给我的那些算数公式,能不能分享给学院的其他学生。”
苏子紫还是没抬头,回复道:“当然可以了,二哥你做主就行。”
苏子琛看他妹妹实在忙,已经得到了妹妹的回复,于是他也就没再打扰,回自己的院子继续读书去了。
第二天,国子监。
苏子琛早上上课之前,去找了杨正,说了那些数学公式可以让学院拿去教学生的事,等苏子琛走后,杨正连忙跑去后山,将这件事告诉了冯院长。
冯院长摸着他的白胡子,呵呵笑着,道:“有趣,这苏家姑娘当真是有趣,杨正,你去下个帖子,老夫打算去拜访一下苏大将军。”
杨正怔了一下,冯院长已经有好多年没出过书院,前两年连皇上来请,院长都推拒没去,现在竟为了个小姑娘要亲自登门拜访。
不过这个小姑娘当真是有趣,写的这些公式,连他都想去找这小姑娘请教请教了,于是他说道:“老师,我想收苏三姑娘为弟子,明天能否带上我?”
冯院长看了杨正一眼,哼了一声,敢他和抢弟子。
杨正等了半天,冯院长除了那声哼之外,就再没说话了,他偷偷抬头看了一眼,看到他的老师还在研究今天苏子琛带来的算数公式,杨正觉得冯院长同意了他刚才的请求,于是又行了一礼,说道:“学生先走了,明天出发的时候学生来接老师。”
这天苏子紫和百里弘毅去外城看了一下昨天选中的几个庄子,几个庄子做了对比,花了一千五百两将一个外城的庄子买了下来,百里弘毅安排了人开始收拾庄子,将当初从蜀中运送来的香皂搬运进了庄子,这些存货等过段日子,店铺装修好之后就可以作为第一批的产品来买卖了。
现在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发展,现在唯一还需要操心的就是人的问题了,需要招一批工人进来,但是在外边招的人,又怕到时候会不安全。
苏子紫打算晚上回家问问父亲,看看之前退休的那些老兵是否能安排来庄子上上班,这样老兵们的生活也能多一份保障,她对军人有一种天生的仰慕之情,这也每个种花家儿女对军人的情感。
苏子紫将庄子安排妥当,外城要比内城乱一些,而且内城有门禁时间,太阳快落山的时候,他们就开始往内城走去,但是路上看到了很多的流民,这些流民她在蜀中的时候就看到过,没想到京城竟然也多了起来。
苏子紫看的心里难受,让彩珠去买了一些包子馒头,拿给了一些流民,看着这些流民拿着包子馒头大口大口的吃着,她心情突然有点低落。
她从没有经历过饥饿,但是看到这么多人为了那一个包子打起来,看到有个孩子捡起包子抱在怀里就跑,但是最后还是被人抢走的场景,她有点受不了。
城门马上就要关了,她得在城门关闭之前进内城,她拿出身上剩余的银钱,将就近的几个卖馒头和包子的摊贩剩余的馒头和包子全都买了下来。
让秦牧和百里组织大家排队,每个人领一个馒头一个包子,插队和抢的人不给领,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排起队来,来领包子和馒头,这些人很多人吃到了今天的第一顿饭而热泪盈眶。
内城城墙上,肃王萧蕴穿着铠甲,披着红色斗篷,注视着外城的这一幕。
旁边站着宋辞和陈岩,两人也都穿着禁卫军的官府,宋辞看着外城,指着其中一个女子说道:“王爷你看,那个长的胖胖的圆脸的就是苏家大小姐,长的很漂亮的这个听说是一个舞娘子,叫秦香。”
萧蕴看了一眼,面无表情的说道:“城门马上要关了。”
宋辞回应道:“可不是,这苏家小姐果然是个没脑子的,这么晚行什么善事。做给谁看呐。”
萧蕴看了一眼宋辞,道:“你今天晚上执勤巡逻。”
宋辞呆呆的看着萧蕴:“王爷,为啥呀?我已经连着执夜勤有一旬了,王爷,您看看我的黑眼圈。”
宋辞可伶巴巴的说道。
陈岩用看智障的眼神看了一眼可伶的同伴,没理他。
过了一刻钟,陈岩看了眼外边,说道:“王爷,这苏小姐还没进城。”
萧蕴看了眼城外,冷漠的说道:“关城门。”
下面的禁卫跟着喊道:“关城门。”
于是苏子紫今天晚上回不了家了,索性就多买了些馒头和包子给留民派发,还好关城门之前就已经派了家丁去家里报平安去了。
一行人等派发完包子和馒头之后,去了外城里的一家客栈,庄子还没收拾出来,暂时住不了人,住客栈方便。
客栈不大,但是里面挺干净的,几人叫了酒店的饭菜吃了点,喊来了小二,问道这城里怎么会有这么多流民,小二看这会客人少了,没有什么需要他跑堂的活了,索性也打开话闸子说了起来。
“哎!从去年开始,中原地区就开始大旱,特别是禹州这一带,说是去年干旱的地上都起皮了,这些地方可是我大景的产粮重地,朝廷也多次派人去赈灾,可是却解决不了干旱的事,大家留在家里都没有饭吃了,只能都跑出来了。皇上去年在司天监的组织下求雨,可是依然是滴雨未见,现在外边都流传,是因为皇帝不德,老天爷才不降雨的。”小二压低声音说道。
这些现在大家都在传,小二看着几位客人面善,于是也就没有顾忌的说了起来。
苏子紫听的皱眉,干旱导致了很多流民,可是朝廷应该是有存粮的,流民要是越聚越多,怕是要乱起来了,自古天灾人祸,山匪横行,若是不拿出更有利的政策的话,怕是不妙啊。
几人吃完饭之后,都上楼休息了。
苏子紫睡不着,依旧在纸上写着口红的配方,改良着方子。
想着明天要早点回家,问问父亲朝中是否在为最近大旱的事奔走,早点知道政策导向,也有利于她提前做动作,以更好的应对变化。
苏父最近确实一直在为流民的事奔走,听说禹州、云州等多地已经出现了匪患,皇上让他尽快安排剿匪的事,回到家之后,从夫人口中听到女儿今天在外城住下了,要明天才能回来,苏二郎带来了国子监院长的拜帖,说明天要来府上拜访。
苏父怕自己认错上面的字,让苏子琛和他夫人反复给他念了几遍,才确认他看的内容是对的。
于是他不确定的问他的夫人:“这冯院长为何来我们家拜访啊,难道是因为本将军立功,特来祝贺!”
苏夫人瞪了一眼丈夫,说道:“这冯院长,连当今的面子都不给,就你那点军功,人家怎么会看在眼里。”
说罢,两人都看这苏子琛。
苏子琛拿手抵着嘴,咳嗽一声,说道:“想来院长是来找子紫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