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我也许会甘之如饴。可是,拜托,我已经二十多岁,心境早就大不相同了。
正当我倍感煎熬之际,同桌终于推门而入,我想站起来给她鼓掌,但是有碍于正在上课,我改为帮她拉开座椅,方便就坐。她笑了,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。其实,我们彼此并不相熟,有时坐在一起一整天,都不会说一句话,甚至一周过去了,都不知道对方叫什么。
刚报班,还没上课前,我以为会和班级的学员打成一片,聊一聊考试心得,如果投缘的话,说不定课后还能约在一起玩。
现实是骨感的,我还是太高估自己的开朗程度了。坦白说,我只要长时间窝在一个地方,或者说一个城市,就会变得内敛,不愿意主动社交,变成一个低能量的人。就我日常不多的社交中,也很少遇到那种热情洋溢、高能量的人,可能是人以群分吧。
不过性格也就这么回事,我们被分到哪种性格,或者后天把我们塑造成什么性格,都难以用简单地好坏来评判。
生活中,能自洽、感到舒服就好啦。
放学后,我可开心了——第二波双十一的战利品,全部都到了。
一堆东西呢,我盘算着:第一趟先取什么,剩下的第二趟再取,应该就能拿清了……先去外面的驿站,再去离家近的……有一些小东西得带个塑料袋子去装,不然不方便拎回家……
我兴冲冲地跑到小区外的一个驿站,平时我很少来该站点,不太熟悉,我几乎找不到他们摆放的快递;还有现在的快递不知怎么回事,不给取件码,只给单号后五位数,这就得一一问过工作人员,才能取件。
驿站空间小、人又多,我在里面找东西找得低血糖都发作了……感觉头昏脑胀的,使不上劲。
这就是近期控制饮食的弊端。只要有个什么“大动作”或者意料之外的活动,就会感觉体内那点可怜的热量,不够我造了。
前几天晚上,我跟朋友们视频,真的好久没有几个人一起视频啦,我聊嗨了——丰富的肢体动作、难以自抑地唾沫横飞,导致还没挂断时,饥饿感就揭竿而起。
好不容易东西都拿齐了,我抱着几个纸箱子,摇摇晃晃地回家了。
一到家,赶紧吃了个蜜饯、一个番茄,才缓了过来。
赶紧出门,奔赴下一个驿站。
没办法,就是这么急,我最近生活的乐趣全都来源于网购,最开心的是下单那一刻,第二开心的就是此刻——取件、拆箱。
这家驿站我常去,所以东西好拿很多,但是工作人员居然不在,我想着,要不先回家?虽说这有点扫兴。
就在这时,我看见他日常用的那个小机器。我尝试着自己操作了两下,取件码很快跳了出来。
拆箱固然快乐,但是件件都满意也是不可能的。
我在同一家店铺,某豆那里,买了两套秋衣,一套一百多,一套四十多。上身后,发现便宜的那套可比贵的那套舒服多了……
贵的那套还是在某大主播那里领券下单的,也就是说原价更贵,可是我显然属于山猪吃不了细糠的那类消费者。
还有购物时,商家有意设置的“消费意识门槛”一事,我觉得很好笑,同时也佩服人家赚钱的小巧思。
这次我买了一双著名的某GG雪地靴。看了两三双,犹豫该买哪个。点进页面右侧的直播讲解,有回放,主播说,“宝宝们,我手上这一双是咱家的入门款,如果你是第一次买我们家的鞋,推荐这一双。”
于是,我就不纠结了,乖乖地下单了她指定的这款。
拿到手后,我发现虽然鞋的样貌没什么独特之处,但是确实蛮暖和的。
我有了以后再买下一双的念头,因为有了入门,不就有进阶吗?
这时我猛然意识到,什么叫入门款?
作为消费者,不是以自己的消费理念、消费能力、个人偏好等来选购东西吗......
怎么买东西时,还人为给设置了一个本无障碍的等级?
别人都是英语入门、小提琴入门、围棋入门等。
而我,雪地靴入门?!